# 深入理解 C++ shared_ptr之手写
面试高频指数:★★★★☆
正如这篇文章 智能指针 (opens new window) 所说,智能指针是一种可以自动管理内存的指针,它可以在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的情况下,确保对象被正确地销毁。
可以显著降低程序中的内存泄漏和悬空指针的风险。
而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智能指针就是 shared_ptr ,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,shared 强调分享,也就是指针的所有权不是独占。
# shared_ptr 的使用
shared_ptr
的一个关键特性是可以共享所有权,即多个 shared_ptr
可以同时指向并拥有同一个对象。
当最后一个拥有该对象的 shared_ptr
被销毁或者释放该对象的所有权时,对象会自动被删除。
这种行为通过引用计数实现,即 shared_ptr
有一个成员变量记录有多少个 shared_ptr
共享同一个对象。
shared_ptr
的简单用法示例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memory>
class MyClass {
public:
MyClass() { std::cout << "MyClass 构造函数\n"; }
~MyClass() { std::cout << "MyClass 析构函数\n"; }
void do_something() { std::cout << "MyClass::do_something() 被调用\n"; }
};
int main() {
{
std::shared_ptr<MyClass> ptr1 = std::make_shared<MyClass>();
{
std::shared_ptr<MyClass> ptr2 = ptr1; // 这里共享 MyClass 对象的所有权
ptr1->do_something();
ptr2->do_something();
std::cout << "ptr1 和 ptr2 作用域结束前的引用计数: " << ptr1.use_count() << std::endl;
} // 这里 ptr2 被销毁,但是 MyClass 对象不会被删除,因为 ptr1 仍然拥有它的所有权
std::cout << "ptr1 作用域结束前的引用计数: " << ptr1.use_count() << std::endl;
} // 这里 ptr1 被销毁,同时 MyClass 对象也会被删除,因为它是最后一个拥有对象所有权的 shared_ptr
return 0;
}
输出结果:
MyClass 构造函数
MyClass::do_something() 被调用
MyClass::do_something() 被调用
ptr1 和 ptr2 作用域结束前的引用计数: 2
ptr1 作用域结束前的引用计数: 1
MyClass 析构函数
# 引用计数如何实现的
说起 shared_ptr 大家都知道引用计数,但是问引用计数实现的细节,不少同学就回答不上来了,其实引用计数本身是使用指针实现的,也就是将计数变量存储在堆上,所以共享指针的shared_ptr 就存储一个指向堆内存的指针,文章后面会手动实现一个 shared_ptr。
# shared_ptr 的 double free 问题
double free 问题就是一块内存空间或者资源被释放两次。
那么为什么会释放两次呢?
double free 可能是下面这些原因造成的:
直接使用原始指针创建多个 shared_ptr,而没有使用 shared_ptr 的 make_shared 工厂函数,从而导致多个独立的引用计数。
循环引用,即两个或多个 shared_ptr 互相引用,导致引用计数永远无法降为零,从而无法释放内存。
# 如何解决 double free
解决 shared_ptr double free 问题的方法:
使用 make_shared 函数创建 shared_ptr 实例,而不是直接使用原始指针。这样可以确保所有 shared_ptr 实例共享相同的引用计数。
对于可能产生循环引用的情况,使用 weak_ptr。weak_ptr 是一种不控制对象生命周期的智能指针,它只观察对象,而不增加引用计数。这可以避免循环引用导致的内存泄漏问题。关于 weak_ptr 的更多知识可以看这篇: 深入理解weak_ptr (opens new window)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memory>
class B; // 前向声明
class A {
public:
std::shared_ptr<B> b_ptr;
~A() {
std::cout << "A destructor called" << std::endl;
}
};
class B {
public:
std::shared_ptr<A> a_ptr;
~B() {
std::cout << "B destructor called" << std::endl;
}
};
int main() {
{
std::shared_ptr<A> a = std::make_shared<A>();
std::shared_ptr<B> b = std::make_shared<B>();
a->b_ptr = b; // A 指向 B
b->a_ptr = a; // B 指向 A
} // a 和 b 离开作用域,但由于循环引用,它们的析构函数不会被调用
std::cout << "End of main" << std::endl;
return 0;
}
上面这种循环引用问题可以使用std::weak_ptr来避免循环引用。
std::weak_ptr不会增加所指向对象的引用计数,因此不会导致循环引用。
下面👇这个代码就解决了循环引用问题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memory>
class B; // 前向声明
class A {
public:
std::shared_ptr<B> b_ptr;
~A() {
std::cout << "A destructor called" << std::endl;
}
};
class B {
public:
std::weak_ptr<A> a_ptr; // 使用 weak_ptr 替代 shared_ptr
~B() {
std::cout << "B destructor called" << std::endl;
}
};
int main() {
{
std::shared_ptr<A> a = std::make_shared<A>();
std::shared_ptr<B> b = std::make_shared<B>();
a->b_ptr = b; // A 指向 B
b->a_ptr = a; // B 对 A 使用 weak_ptr
} // a 和 b 离开作用域,它们的析构函数会被正确调用
std::cout << "End of main" << std::endl;
return 0;
}
但是使用 weak_ptr 也有几点注意事项:
如果需要访问 weak_ptr 所指向的对象,需要将std::weak_ptr 通过 weak_ptr::lock() 临时转换为std::shared_ptr.
在使用lock()方法之前,应当检查使用 std::weak_ptr::expired() 检查 std::weak_ptr是否有效,即它所指向的对象是否仍然存在。
# enable_shared_from_this
从名字可以看出几个关键词:enable: 允许 shared 指 shared_ptr, from_this 则是指从类自身this 构造 shared_ptr。
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
struct SomeData;
void SomeAPI(const std::shared_ptr<SomeData>& d) {}
struct SomeData {
void NeedCallSomeAPI() {
// 需要用this调用SomeAPI
}
};
上面这段代码需要在NeedCallSomeAPI函数中调用SomeAPI,而SomeAPI需要的是一个std::shared_ptr
struct SomeData {
void NeedCallSomeAPI() {
SomeAPI(std::shared_ptr<SomeData>{this});
}
};
上面的做法是错误的,因为SomeAPI调用结束后std::shared_ptr
这种情况下,我们需要使用std::enable_shared_from_this ,使用方法很简单,只需要让SomeData继承std::enable_shared_from_this
#include <memory>
struct SomeData;
void SomeAPI(const std::shared_ptr<SomeData>& d) {}
struct SomeData:std::enable_shared_from_this<SomeData> {
static std::shared_ptr<SomeData> Create() {
return std::shared_ptr<SomeData>(new SomeData);
}
void NeedCallSomeAPI() {
SomeAPI(shared_from_this());
}
private:
SomeData() {}
};
int main()
{
auto d{ SomeData::Create() };
d->NeedCallSomeAPI();
}
总结一下,当下面👇这些场景用到 shared_ptr 时,需要搭配上 enable_shared_from_this:
当你需要将
this
指针传递给其他函数或方法,而这些函数或方法需要一个std::shared_ptr
,而不是裸指针。当你需要在类的成员函数内部创建指向当前对象的
std::shared_ptr
,例如在回调函数或事件处理中。
关于 enable_shared_from_this 的更多原理可以看一下这篇博客: https://0cch.com/2020/08/05/something-about-enable_shared_from_this/
# 线程安全性
其实 shared_ptr 线程不安全主要来自于引用计数有并发更新的风险,当然引用计数本身也可以使用原子atomic。
所以在多线程环境中使用智能指针时,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确保线程安全,
如互斥锁(std::mutex
)或原子操作(std::atomic
)来确保线程安全。
# 手写 shared_ptr
这是 C++ 面试常考的一个环节,有的会让你说实现思路,有的则直接需要手写一个。
刚才上面说过了,shared_ptr 的关键就是在于 引用计数。
要实现一个简化版本的 shared_ptr
,需要考虑以下几点:
- 在智能指针类中存储裸指针(raw pointer)和引用计数。
- 在构造函数中为裸指针和引用计数分配内存。
- 在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操作符中正确地更新引用计数。
- 在析构函数中递减引用计数,并在引用计数为零时删除对象和引用计数。
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 shared_ptr
的实现:
#include <iostream>
template <typename T>
class SimpleSharedPtr {
public:
// 构造函数
explicit SimpleSharedPtr(T* ptr = nullptr) : ptr_(ptr), count_(ptr ? new size_t(1) : nullptr) {}
// 拷贝构造函数
SimpleSharedPtr(const SimpleSharedPtr& other) : ptr_(other.ptr_), count_(other.count_) {
if (count_) {
++(*count_);
}
}
// 赋值操作符
SimpleSharedPtr& operator=(const SimpleSharedPtr& other) {
if (this != &other) {
release();
ptr_ = other.ptr_;
count_ = other.count_;
if (count_) {
++(*count_);
}
}
return *this;
}
// 析构函数
~SimpleSharedPtr() {
release();
}
T& operator*() const { return *ptr_; }
T* operator->() const { return ptr_; }
T* get() const { return ptr_; }
size_t use_count() const { return count_ ? *count_ : 0; }
private:
void release() {
if (count_ && --(*count_) == 0) {
delete ptr_;
delete count_;
}
}
T* ptr_;
size_t* count_;
};
class MyClass {
public:
MyClass() { std::cout << "MyClass 构造函数\n"; }
~MyClass() { std::cout << "MyClass 析构函数\n"; }
void do_something() { std::cout << "MyClass::do_something() 被调用\n"; }
};
int main() {
{
SimpleSharedPtr<MyClass> ptr1(new MyClass());
{
SimpleSharedPtr<MyClass> ptr2 = ptr1;
ptr1->do_something();
ptr2->do_something();
std::cout << "引用计数: " << ptr1.use_count() << std::endl;
}
std::cout << "引用计数: " << ptr1.use_count() << std::endl;
}
return 0;
}
这个简化版的 shared_ptr
实现了基本的共享所有权和引用计数功能,方便我们学习了解原理。
但是这个实现并不完整,它缺少了很多 std::shared_ptr
的高级功能,例如自定义删除器、std::make_shared()
和 std::allocate_shared()
函数以及线程安全性等。
在实际项目中,还是使用 C++ 标准库提供的 std::shared_ptr
。
建议大家学习掌握 shared_ptr 思想之后,自己也手动写一遍,这样印象才深刻~
# shared_ptr 常用 API
std::shared_ptr
提供了许多有用的 API,以下是一些常用的 API:
shared_ptr<T>
构造函数:创建一个空的shared_ptr
,不指向任何对象。
std::shared_ptr<int> ptr;
make_shared<T>(args...)
:创建一个shared_ptr
,并在单次内存分配中同时创建对象和控制块。这比直接使用shared_ptr
的构造函数要高效。
std::shared_ptr<int> ptr = std::make_shared<int>(42);
reset()
:释放当前shared_ptr
的所有权,将其设置为nullptr
。如果当前shared_ptr
是最后一个拥有对象所有权的智能指针,则会删除对象。
ptr.reset();
reset(T*)
:释放当前shared_ptr
的所有权,并使其指向新的对象。如果当前shared_ptr
是最后一个拥有对象所有权的智能指针,则会删除原对象。
ptr.reset(new int(42));
get()
:返回指向的对象的裸指针。注意,这个裸指针的生命周期由shared_ptr
管理,你不应该使用它来创建另一个智能指针。
int* raw_ptr = ptr.get();
operator*
和operator->
:访问指向的对象。
int value = *ptr;
std::shared_ptr<std::vector<int>> vec_ptr = std::make_shared<std::vector<int>>();
vec_ptr->push_back(42);
use_count()
:返回当前shared_ptr
的引用计数,即有多少个shared_ptr
共享同一个对象。注意,use_count()
通常用于调试,不应该用于程序逻辑。
size_t count = ptr.use_count();
unique()
:检查当前shared_ptr
是否是唯一拥有对象所有权的智能指针。等价于use_count() == 1
。
bool is_unique = ptr.unique();
swap(shared_ptr&)
:交换两个shared_ptr
的内容。
std::shared_ptr<int> ptr1 = std::make_shared<int>(42);
std::shared_ptr<int> ptr2 = std::make_shared<int>(24);
ptr1.swap(ptr2);
operator bool()
:将shared_ptr
隐式转换为bool
类型,用于检查其是否为空。
if (ptr) {
std::cout << "ptr 不为空" << std::endl;
} else {
std::cout << "ptr 为空" << std::endl;
}
这些都是非常常用的 API,大家可以练习掌握。
最新原创的文章都先发布在公众号,欢迎关注哦~,
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「CS」可以获得我汇总整理的计算机学习资料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