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 高考之路

原文发表于公众号: 被录取了! (opens new window)

2016年 6 月 7 日,我走进了高考考场,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。

往前三年,我刚上高中,那是我第一次到城里上学,之前一直都是在镇上读的初中。

其实我小学的成绩挺不错的,但是由于身体原因,需要吃一段时间的药,为了方便,留在了镇上读书,小升初没有去县里也没去市里考。

由于我从小成绩还不错,加上小学成绩前面的同学大多都考到城里去读了,所以我在初中当了三年的年级第一。

当然了,这倒不是说我多厉害,而是确实留下来的同学里没有多少成绩好的,每次我都是甩开第二名几十分,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周围同学的成绩。

在这样的环境,因为缺乏竞争,学习氛围也差。

初中,我基本上是“混”了三年,周末从不写作业,周内的作业也是经常仗着成绩好,老师“喜欢”,能拖就拖。

初三那年,面临中考了,我必须得去城里或者县里读书了,因为镇上只有初中没有高中。

在一次酒席中,一个在市中当副校的堂伯父,问起我奶奶我的成绩如何,高中打算去哪读。

当知道我是年级第一后,堂伯父又问了下年级大概有多少人呢,想来是想看下这个第一的含金量。

在我们那一届,初中大概只有四个班,总共两百人左右,这个第一似乎看起来还挺有说服力的,但是我只有我知道,这是矮子里面充高个。

后来,堂伯父让我到他任教的学校去参加入学考试,也就是现在说的“自主招生考试”,成绩好的会有奖学金,成绩差的学生他们不会要。

考试当天,是我奶奶带着我去的,第一次到城里考试。

试卷有点难,能考多少分,我自己都没底,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城里和乡镇上的教学质量的差异。

不过好在最后我以一等奖学金被录取了(好像大概五千多奖学金,后面高中三年都一直拿的一等奖学金,约等于不交学费)。

得知这个消息后,我奶奶比我还高兴,又急急忙忙的准备跟着我到城里去。

9月份刚到城里读书,很不适应,学习也跟不上,我在三个尖子班中的一个,尖子班上面还有一个「清北班」(当然了,我们那一届清北班的同学没有一个考上了清北,这是后话了)。

第一天到班里,我悄悄问了周围的同学中考成绩,发现都跟我这个“第一”差不太多,我有点慌了。

第一节数学课,讲得是「集合」还有各种运算,放暑假在家玩了三四个月的我,真的感觉是在听天书,就是脱离学习太久,对于新知识接受起来很难。

但是反观,我的同桌,不仅能快速反应出老师的各种问题,老师没讲的他都会!

这简直对我是巨大的打击,毕竟以前在镇上,我一直是老师眼中最聪明的学生,现在到城里连老师讲课都跟不上了!

(PS:后来我才知道,我的同桌,在初三暑假去上了初升高衔接班,也就是他们大概已经学习了高一上的1/3的内容,这样的同学还不在少数

这也让我再次意识到城里和乡镇上的教育环境、竞争完全不一样。

在学校上了两三周课,就到国庆了,,为了学习不掉队,我自己去书店买了几本教辅书(好像叫什么教材全解),然后自己跟着教辅书挨着挨着看,做练习题,那是我学习最刻苦的时光,也是第一次对学习有了紧迫感!

到后面期中考试的时候,我考了班上第三名,年级上六十多名,整个年级七八百人,这也对我的学习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正向激励!

说明我的自学是非常有成效的,当时我就暗下决心,一定要期末考到班里第一。

自从期中考试以后,我在班上存在感也越来越强了,经常会在课上抢答老师的问题,慢慢的我也不焦虑了,学习进入了正轨。

最后不出预料,我在高一上的期末考试中,拿到了班里第一,从这之后,绝大多数的考试我一直都是稳居班里第一。

高中三年,我最喜欢的学科就是化学,无它,因为经常是班里很多同学都不及格,而我化学能考到九十多,然后化学老师就老是表扬我,还在其它班提起我,那时候青春年少,哪知道这是个天坑啊🤣。

(这也奠定了我后面高考第一志愿填的高分子材料的坑,,,

高一上考完,就面临文理分班,记得那天晚上,年级上非常躁动,因为大家都在看分班结果表,然后收拾东西,搬教室啥的。

而我意外的发现,我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“清北班”教室外的名单上,我既惊喜又担心,担心自己去了“清北班”跟不上大家的进度,但是我还是把自己的东西搬进去了。

晚上六七点,年级上又渐渐安静下来了,大家都在自己的新班级里坐着,等着班主任来开场白。

而我在新教师坐了一个多小时,简直是坐立不安,非常的不习惯,于是我又自己背着书包,回到了我原来的“火箭班”,我屏住呼吸,敲开门。

新的班主任正在站在讲台上,讲着开场白,我推开门,向我原来的位置看去,看到原来不少熟悉的同学,大家都对我的行为表示惊讶,但是一会就响起了掌声。

然后我回到了我的位置坐下,班主任继续着他的开场白。

我不知道这次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,有时候我在想,如果我初中就去城里读书,会不会高中成绩会更好呢?

如果当时我选择去最好的那个班,我高中应该会更有动力,因为周围竞争会更强,我会不会最后也考得更好呢?

不过我当时习惯了宁做鸡头,不做凤尾。

后面高中三年,我在班上连续当了三年的班级第一,但是在年级上大多在二十多名,成绩稳定后,我也开始懒散了,周末也不做作业了,都是星期天下午去学校抄同学的。

一直平平淡淡的度过了高中三年。

2016年 6 月 7 日,我走进了高考考场,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。

我像往常模拟考试一样答完了我所有能答的题,不浪费一分钟的检查试卷,当时的我只知道多一分少一分,我可能上的大学就不一样。

考完试等成绩的那十几天是最难敖的,索性和同学去成都转了一圈,逛了川大、西南交通大学、川师等很多成都的高校,也去了青城山、都江堰这些成都必看的景点。

四川高考出成绩是在 6月22日晚上十点左右,那一天晚上九点多,就陆续有人在微博、各种群里发成绩了,然后我也去微博找到了一个查成绩的入口,战战兢兢的输入自己的考号、身份证号。

跳出来的分数让我高兴得叫了出来,当时查到的分数是 627,我自己估分在 600左右,按照15年的状况,这个分数大概是能去哈工大、南开这样的学校。

等我挨着打电话报完喜之后,去查了一下全省分段表,发现当年的分数抛锚了,大家都考得不错,627只能排到全省五六千名,这个名词是去不了哈工和南开这样的学校的。

后来自己翻了好多高考填志愿的书,去听了几个各种讲座,终于在截止时间前提交了自己的志愿方案。

我所有学校的前面几个志愿几乎都是土木、机械、化学这样的传统工科,在川大的专业,我第一个选的高分子,后面是数学,再往后才是软件。

但是我的分数差了几分,最后被软件录取了,当时知道录取结果的我,第一反应是去复读,连复读学校老师都给我打电话了,说我这个成绩去复读一分学费都不要,每个月还给一千多生活费。

之所以想去复读,主要是当时觉得软件、编程是一件非常高深、极客的事情,只从某个同学那里听说 C 语言非常难学,编程也很难,所以让我产生了复读的想法,现在想象也真是年轻。

昨天中午发了一条朋友圈,下面引起了很多共鸣:

我很感谢物理最后一道选择做错了,扣掉了六分,否则也许我现在正在某个学校读研,谋划着自学转码,又或者在某个药厂摆弄着各种化学试剂。

阴差阳错,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,一切都是命运暗中安排好的。

今天是高考最后一天,我知道又会有成千上万的学子会通过这次考试完成他们的“改命”。

这一点都不夸张,因为我自己是通过读书,通过高考,从农村乡镇走出来了,我深知对于小地方的同学来说,读书基本上是他们最简单、最直接的实现阶层跨越,向上流动的方式。

在今天,大家都说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是仅剩不多的寒门学子逆天改命的机会。

固然很多人喷高考培养的都是应试教育者,甚至还有各种类似“小镇做题家”这样带有侮辱性的词汇。

但是要明白,如果像欧美那种大学录取靠推荐、搞特长、社会活动,那么社会的中下层人民基本没有任何向上流动的机会了。

当然了,高考完了,最重要的就是选专业。

现在如果有人让我推荐专业的话,我的原则只有一个:

家里有资源的选泛金融类,没背景也没资源的就选泛互联网。

互联网行业是最不看背景的,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,比的就是谁更拼,谁的天赋更高。

以后有时间再聊聊专业选择、大学生活吧~

最新原创的文章都先发布在公众号,欢迎关注哦~,
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「CS」可以获得我汇总整理的计算机学习资料~

编程指北图片
@2021-2024 编程指北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69086号-2